一
倪嗣冲自清末以诸生参加小站练兵,至1924年在天津去世,其大半生在天津度过。可以说,天津是他的第二故乡。本文从倪嗣冲家族与津门大家联姻及人脉的角度,探讨倪氏财团的投资实业的情况,以及对天津近代城市发展的巨大影响。
天津近海带河,为京畿门户。作为近代大工商业城市的天津,租界林立,而租界便是寓公们的聚集之地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,不少清廷遗老遗少从北京来到近在咫尺的天津租界寓居。北洋政府32届内阁,有不少人下野后也住进了天津租界。在津寓居的人物,主要是清廷与北洋寓公。这其中有逊帝、遣老、大臣、总统、总理、总长、督军、省长、市长等。这么多寓公聚集于此,在中国近代史上绝无仅有。下野后的寓公们,有的窥测时机,妄图东山再起;有的投靠国民党,为蒋介石所网罗;有的投入日伪怀抱,当了汉奸。不少寓公携巨资住进了小洋楼,依然过着锦衣美食、腐化堕落的生活。也有的寓公投资工商业、金融业、房地产业及其它行业,由于经营有方,赚了大钱,富甲一方。也有些寓公脱离政界、军界后,以书画自娱,颐养天年;或皈依佛门,吃斋念佛;或热心善举,造福桑梓。天津的寓公生涯,作为近代史上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,值得研究。在天津投资最多的,经营最成功的,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,倪嗣冲便列其中。
倪嗣冲(1868—1924)字丹忱,安徽阜阳人,秀才出身。清末以诸生参加小站练兵。1911年任河南布政使,帮办河南军务。曾任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等职。1920年寓居天津。倪嗣冲在津寓所有三处:第一处在原意租界三马路(今河北区进步道)西段南侧,是一幢意式楼房。左侧是王郅隆的住宅,对面是意大利圣心医院。第二处在英租界墙子河边(今南京路和平保育院),原有砖木结构的大楼一幢,院内地势宽敞,他又加盖楼房一幢,为德国工程师设计。院内景色优美。第三处在英租界马场道墙子河边(今儿童医院址)。倪嗣冲是北洋寓公中在天津投资最多的一个。他从1913年掌握安徽军政大权后,亦官亦商,拥有大笔财富。
二
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势族”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盛行的等级观念,也是士宦人家处理人际关系、应对进退的准则。婚姻关系上的“门当户对”,原则,绝不止于在伦理观念上求得心理平衡,更主要的,在于相互攀缘,结成盘根错节的网络,在政治经济上壮大自身实力。倪嗣冲家族居津多年,与大家族的联姻亦顺理成章。倪嗣冲家族人数众多,因此与其联姻的大家族也很多。在此只举几个实例予以说明。
倪嗣冲原配宁太君,生两个儿子:倪道杰、倪道炯;生一个女儿:倪道蕴。侧室李氏生一个女儿:倪道颖;陈氏生两个儿子:倪道焘、倪道熹。倪幼丹(1890—1939),名道杰,系倪嗣冲长子,前清监生,分部员外郎,分省补用直隶州知州。民国后任参议院议员、安徽省长公署高等顾问。作为倪氏家族所办企业的代理人。1917年倪家与王郅隆、徐树铮、吴鼎昌等集资创办金城银行,入股17万元,任董事。1920年倪家出资20万元接办裕兴面粉公司(后改为大丰面粉公司),倪幼丹任董事长。1922年倪家投资裕元纱厂,他任经理,后任总经理。1925年与孙俊卿、杨西园接办寿星面粉公司,改名为寿丰面粉公司,倪幼丹任董事长。1927年聘孙俊卿为其独资经营的大丰面粉公司总经理。1928年开办益生大米庄,后改名为永增厚,聘董晓轩为经理。1929年并三津永年面粉公司为寿丰面粉公司二厂。1933年又收买民丰天记面粉公司为寿丰面粉公司三厂,使寿丰面粉公司居于华北首位,称为面粉大王。1934年将裕元纱厂售于日商大仓洋行。1939年辞去寿丰面粉公司董事长职务。
倪幼丹原配胡氏,生两个女儿:长女倪晋鸣;次女殇。侧室赵氏,生一个儿子,倪晋增。倪幼丹在20世纪30年代曾有一次失败的婚姻。天津《北洋画报》曾搞过一次“女伶大选举”活动,其选出的女伶有:胡碧兰、孟丽君、雪艳琴、章遏云。后因有人退出,又选出新艳秋。其中章遏云(1912-2003),女。原籍广东,生于上海,后奉母迁居天津。六岁学戏,初须生,后青衣,宗梅(兰芳)派。继拜王瑶卿为师,改宗程砚秋。并从沽上名票王庚生请益,唱念做打,无一不精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20世纪2、30年代在天津天华景、春和(现和平影院)等大戏院挑班演出,同台均为当时名角,如梁一鸣、叶盛兰等,声价鹊起,红极一时。后一度息影津门,与倪幼丹结婚后。婚后,章遏云感到“深闺重锁,候门似海”,遂离婚,这成为沽上重要新闻。1932年,章遏云在春和大戏院重登舞台,大受欢迎,后又征服汉口、上海,成为著名女伶。后去台湾,一生与戏曲为伍。
次子倪道炯(1892—1957),字绍忱,陆军部速成学堂步兵科毕业,陆军少将,大总统侍从武官,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副官。其夫人为河南望族之女刘志静。一子倪晋埙,娶天津“八大家”望族“李善人家”之李典臣女儿李家祺。到了清同治、光绪后,天津“老八大家”有的还很富裕,有的巳经败落,于是,“新八大家”登场了。“新八大家”的口诀为:财势大,数卞家,东韩西穆也数他。振德黄,益德王,益照临家长源杨。高台阶,华家门,冰窖胡同李善人。“李善人家”祖籍江苏昆山,清代到津,原住老城北门里户部街。第一代为李文照,最初在盐店当伙计。第二代李春城(1826—1872),在清道光年间开了一家盐店“瑞昌店”,卖官盐,带私盐,开始了原始积累。从盐业开始,后进入金融业、工商业和房地产业。第三代李嗣香(1851—1926)为光绪丙子(1876)举人,后为国史馆篡修,著作颇多。李典臣(1898—1984)系李嗣香之子。第二代李春城非常富有,在天津各寺庙大事布施,每到冬季施衣舍粥,对来津的难民给予周济,遂有“李善人”之名。李家私家花园—荣园建于清同治二年(1863),解放后捐献给国家,现为人民公园。在倪嗣冲的经营的实业和金融业中,李家也是投资大户。李典臣住达文波道,李赞臣住香港道,均位于天津英租界,与倪嗣冲居所很近。
长女倪道蕴(1893—1941),适阜阳同乡,后任安徽省省长的王普。王普家族也系阜阳望族。王普(1890—1957),字慈生。因是同乡,早年便与倪嗣冲长女倪道蕴定有婚约。但王普进入军界初期,因在倾向革命的柏文蔚麾下,翁婿曾经兵戎相见。柏文蔚兵败,后王普与倪道蕴完婚。但因政见不同,翁婿二人仍然是矛盾重重。但王普很识时务,请妻子和岳母代为求情,僵局打破,翁婿和好。于是倪嗣冲普进入陆军大学学习,后来一路提拔他至族长。王普曾充任安武军统领,安徽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,皖南镇守使。皖系失败后,投靠直系,任安徽省省长。北伐时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军长。1928年下台后,寓居天津,他携带了300万元巨款,一部分投在其岳父经营的裕元纱厂、寿丰面粉厂、丹凤火柴厂和金城银行等,余下的则存进外国银行,得利息。并与倪道良合资经营面粉厂及粮库。新中国成立后,曾任天津市新华区第一届政协委员。王普先居湖北路55号两幢楼房,后居较小的郑州道26号楼房。这些房均位于天津英租界,与倪嗣冲居所很近。
次女倪道颖,适天津“八大家”富户“天成号韩家”后人韩扶生。清咸丰初年(1851)版本的天津“八大家”为:天成号韩家、益德裕高家、杨柳青石家、土城刘家、正兴德穆家、振德号黄家、长源杨家、益照临张家。天成号韩家当时为天津首富,业盐起家。倪家与韩家联姻,社会地位高,财势大,可谓强强联姻,其婚礼曾轰动津门。婚礼在法租界新落成的“国民饭店”举行,宾客500多人,汽车接新娘,新潮婚纱,长桌西式大餐,西洋乐队,传统中式婚礼。证婚人为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、代理国务总理的龚心湛。韩扶生生于1913年,南开大学毕业,农工民主党成员,利中酸厂高级工程师,长居天津五大道的长沙路民园大楼。一生酷爱音乐。1929年,天津南开大学成立音乐爱好者协会,韩扶生是推广者,也是演出人。韩扶生其姐韩咏华(1893-1993),是梅怡琦的夫人。梅怡琦(1889-1962)系天津著名诗人梅成栋之后,1931年任清华大学校长。
倪道焘(1914- 1961),字叔平,配清军将领聂士成孙女聂静仪,其父为聂宪藩。聂士成(1836—1900),字功亭,安徽合肥人。1862年以武童投效淮军,参与镇压太平军及捻军,后升为记名提督。1884年渡海支持刘铭传保卫台湾,赶走入侵法军。1893年率武备学堂学生3人,巡防东北边境,经瑷珲至海兰泡、伯力、海参崴,行程2万余里,绘制了边防地图多幅,有《东游纪程》一书传世。1894年赴朝参加中日战争,曾毙日将富岗三造。战后被提升为直隶提督。1900年与八国联军血战天津,在八里台役中悲壮殉国。现八里台旁边有其英武雕塑。聂宪藩(1880—1933),字维成,安徽合肥人,聂士成之子。早年毕业于日本振武学校,1919年12月出任安徽省省长,1921年8月辞职,1922年任步兵统领。聂静仪生两个儿子:倪晋璜、倪晋镗。两个女儿:倪晋娟、倪晋茹。继室王静娴生两个儿子:倪晋尧、倪晋铨。两个女儿:倪晋瑛、倪晋琪。聂士成家族系中国传统老派家族,家教甚严,重视教育。
倪道熹(1916- 2002),字季和,配徐续年,后离异。徐续年是大总统徐世昌十弟徐世章的女儿,生女倪元元(徐元)。徐世昌(1855--1939),字卜五,天津人。清未进士,曾两次出任军机大臣。1918年被段祺瑞的安福国会举为总统。徐世昌在津有堂弟、从堂弟八人。十弟徐世章(1886--1954),字瑞甫,号濠园,为天津著名人士。北京同文馆毕业,后入比利时里达大学,获商业学士学位。1920年任交通部次长。1922年随徐世昌下台而去职,回天津当寓公,徐世章是著名收藏家,1954年他去世后,后人遵其生前遗嘱,将所藏宝贵文物及书籍共2549件全部捐献给国家。
首先,从上述内容看出,倪嗣冲家族与居津望族联姻,有几种类型,一是与大总统徐世昌-徐世章家族,这是与最高当权者的联姻。二是与同乡,后任安徽省省长的王普家族,这是与同乡乃至下属的联姻。三是与清朝将领,同是安徽籍的聂士成家族;这属于同乡同僚的联姻。四是与津门富豪“天成韩”、“李善人”家族的联姻,其体现的主要是经济和社会因素。这些家族只是一个点,与其联姻的可连成一线,进而连成片,因此形成了居住在天津租界内的家族婚姻网。如徐世昌-徐世章家族,与其联姻的有:曾任内阁总理的朱启钤家族、原山东巡抚冯汝癸家族、原镇安上将军张锡銮家族、晚清文豪郑东府家族、津门富豪“乡祠卞家” 家族等。这只是从横的结构来看,再从纵的结构来看,朱启钤家族说开来。朱启钤家族与张作霖家族联姻,张学铭便是朱启钤的女婿。四妹张怀卿为岳明烈的夫人,其子岳钦尧的夫人是段祺瑞家族的段静贞。而段祺瑞的妻弟是曾任陆军总长的吴光新。
“天成韩”为津门“八大家”首富,与之联姻皆为津门望族。“李善人”家族与之联姻也是官员及津门望族。如与袁世凯家族、曹锟家族、陈光远家族、杨以德家族、丁宏荃家族、雍剑秋家族、胡寿田家族、“乡祠卞家” 、“长源杨家” 、“海张五家”、“天成韩家”、“土城刘家”、“杨柳青石家”等。寓津的安徽籍的三大家族:东至的周馥家族、寿州的孙氏家族和阜阳的倪嗣冲家族之间亦有直接或间接的联姻。
三
自袁世凯小站练兵,出现了北洋系军阀以来,后派生为三大系,即直系、奉系和皖系。皖系主要人物均在天津租界有寓所,他们是段祺瑞、吴光新、靳云鹏、徐树铮、段芝贵、傅良佐和倪嗣冲等。另外,居津的安徽籍寓公也很多,除前面提到的东至的周馥家族、寿州的孙氏家族和阜阳的倪嗣冲家族等三大家族外,还有:曾任财政总长兼代国务总理—合肥籍的龚心湛家族、曾任山东督办—定远籍的郑士琦家族、曾任陕西督军—合肥籍的吴新田家族、曾任交通总长—歙县籍的吴毓麟家族、曾任安徽省长—太湖籍的吕调元家族、曾任农商总长—黟县籍的金邦平家族、曾任河南护军使、后任师长—合肥籍的雷震春家族、曾任直隶提督、热河都统—亳县籍的姜桂题家族、“洋灰大王”—石埭籍的陈范有家族、“汇丰吴”—婺源(现属江西省)籍的吴调卿家族等。
从历史上来讲,天津与安徽有很深的渊源。在全国661座城市中,有准确建城时间的并不多。而天津,是有准确建城时间的,这个建城的人,便是原为燕王,后为明成祖的朱棣。2004年12月23日,是天津设卫建城600岁的生日。天津在明初称直沽寨,朱棣当时定名称为“天津卫”。喻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,津渡之意。这个“卫”,是个军事编制,每个“卫”5600人。设天津三“卫”(天津卫,天津左卫、天津右卫),称为“三津”。这些军人大多来自安徽的宿州和固镇一带,所以将安徽的民俗、风俗、节俗和婚俗带到了天津。直到现在,天津市区的方言还是不同于周边地区的“方言岛”,与安徽的宿州和固镇的方言近似、为淮北语系。
在这里,还得说说安福系,安福系是北洋军阀时期依附于皖系军阀的官僚政客集团。因其成立时活动地点在北京宣武门内的安福胡同面得名。1916年袁世凯死后,皖系首领段祺瑞出任内阁总理。1918年3月,徐树铮、王揖唐、王印川、光云锦等人成立。1926年4月,段祺瑞政府下台,安福系解体。“安福系”财神王郅隆,便是倪嗣冲的挚友。这些安徽籍的人士来到天津,彼此联姻,形成了一个生活圈子,既是情感的需要,也是政治的需要,同时也是经济的需要。从政治来说,在一些方向上的协调和一致,形成政治和军事集团。在下台当了寓公之后,经营实业就可以大有作为了。以倪嗣冲、倪幼丹为代表的倪氏财团,在上世纪20年代天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,持雄厚资金,大量投资于天津的多种行业。倪氏财团的实业所以做的这样出色,均得益于这几层关系,也就是多年积攒的“人脉”,这里既有联姻关系,也有皖系以及老北洋系同僚的关系,亦有寓津安徽籍人士的关系。再有就是超前的经营意识,出色的经营能力,其事业的风生水起也就不言而喻了。
据统计,倪氏财团在天津集资创办的现代工业的资本总额约为800万元,相当于1895年(清光绪二十一年)至1914年十年间天津工业投资总额(421.9万元)的189%。由此可见其投资力度之大,和对天津现代工业的巨大拉动作用。倪氏财团虽然投资采矿业,但位于安徽省和山东省,本文不涉及。其在津主要投资金融业、纺织业、粮食业、化工业、火柴业、电力业、农场业和房地产业。
金融业:1917年前,倪嗣冲出资,委托挚友王郅隆创办了“裕庆公银号”,不久,倪嗣冲将投资意转向现代工业,而这个传统银号不适应当时的融资需要,因此自行倒闭。1917年,倪嗣冲与王郅隆出资创办了金城银行,总经理为江苏淮安人周作民(1884—1955)。其股东主要有:曾任大总统的徐世昌、黎元洪,曾任内阁总理的梁士怡、熊希龄,曾任部长的曹汝霖、周自齐、朱启钤,曾任巡阅史的吴佩孚,曾任总司令的徐树铮、吴光新、孙传芳,曾任各省督军的田中玉、王占元、卢永祥、王承斌和肖耀南。大陆银行创办于1919年,创办人是谈丹崖(荔孙、1879—1933)。倪氏财团是投资大户,曾任大总统的冯国璋认股20万元。中法振兴银行由倪幼丹与法国金融家合办,倪幼丹投资10万元。投资金融业为倪氏财团涉足各个行业提供了金融支撑。
纺织业:裕元纱厂是天津最大的纱厂,建于1915年。倪氏财团占全部投资的一半以上。总经理为王郅隆,经理为赵聘卿。董事会的成员有:段祺瑞、王郅隆、徐树铮、曹汝霖、朱启钤,王揖堂、吴鼎昌、周作民和段芝贵等。
粮食业:1921年,倪嗣冲与江西督军蔡成勋、湖北督军王占元、教育家卢南生、实业家李干忱、陈文翰共投资30万元,创建庆丰面粉公司,经理为陈文翰,牌匾由著名书法家华世奎题写。寿丰面粉公司一、二、三厂资本170万元,倪氏财团占全部投资的一半以上。1924年,倪幼丹与李善人”家族的李颂臣(1875—1958)合资,开办恒益粮号,。后李颂臣退出,由王普接替股分,更名为益生粮店,生意兴隆,财源茂盛。
化工业:倪氏财团的倪道焘(叔平)与东北军万福麟之子万国宾(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之兄)合办了利中酸厂。其投资人有:实业家高亚杰、金融家周作民、实业家岳乾斋、赵廓如、项激云、赵雁秋等。参加投资的军政人员有:商震、韩襄武、宋哲元、吴幼权、沈克、高桂滋、熊澜丞、孙殿英、韩复渠、庞镇湘等。利中酸厂从1934年投产,到1937年的“七七事变”,三年多的时间里,垄断了华北的硫酸市场,共售出硫酸3000余吨,成为中国北方首屈一指的制酸企业。1916年,倪氏财团创办了大成油颜料公司,经营了八年。
火柴业:1918年,原丹凤火柴公司与华昌火柴公司合并,成立了丹华火柴公司,由倪氏财团独资经营,行销安全火柴,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火柴公司,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。倪幼丹、张新吾、罗剑秋、项镇方和白鹤一等实业家,成为全国闻名的火柴界精英。
电力业:一战后,原天津德国改成特一区,居民增多,电力不足。1918年倪氏财团成立了北晨电气公司,经营颇佳。1928年,天津改为特别市,南京国民政府强调一切公用事业属于国有,使倪氏财团损失巨大。
农场业:在津东军粮城建立“天津沽塘耕植畜牧公司”,为近代中国首家股分制农场,投资人有徐润和郑关应等人,引进新型农业机器和技术。并接办了周边的“开源农场”,为裕元纱厂试种棉花。建国后组建为军粮城农场。
房地产业:除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倪嗣冲在天津的三处住宅外,在大连和北戴河建有别墅。在天津的原英租界、日租界以及河东、河北等地均有大片住宅及房产。
四
以倪嗣冲、倪幼丹为首的倪氏财团在一战后,抓住了这个机遇,以重金投入了天津的金融业、纺织业、粮食业、化工业、火柴业、电力业、农场业和房地产业,对天津近代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。倪嗣冲家族与津门大家之联姻及人脉,对其实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。天津的文化是多元的,开放的,包容的,而安徽文化对天津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,倪氏财团在天津近代发展中的巨大影响,也说明了这一点。
(本文应是一部口述史。本人在写作过程中,采访了部分名人后代,他们是:倪晋尧先生、倪祖鑫先生、倪元元女士、张继和先生、吴良绩女士、胡禄珠女士、肖英华女士、王家慧女士,谨在这里表达深深的谢意。特别是倪祖鑫先生和张绍祖先生在百忙之中通读了全稿,并提出修改意见,再次表示感谢)
金彭育:天津市保护风貌建筑办公室研究室主任